在广式老字号出海的浪潮中,佳业蜜饯与珠江桥牌酱油的案例颇具代表性。这两家拥有60余年历史的广东企业,通过精准的本土化改造,在东南亚和欧美市场实现了年均15%的增速。
佳业蜜饯的突围始于2018年对泰国市场的深度调研。其研发团队发现,当地消费者偏好偏酸口感和鲜艳色泽,传统广式蜜饯的甜腻口感接受度不足。经过127次配方调整,最终推出减糖30%、添加青柠汁的"热带果脯系列",包装改用6国语言说明和佛教元素设计,成功进驻7-Eleven东南亚门店,三年内市占率提升至12%。
珠江桥牌酱油则采用"双轨制"策略:在欧美主推500ml小瓶装的"烹饪酱油",降低钠含量并附赠食谱卡片;针对华人超市保留2L大包装传统款。其德国分公司更创新推出啤酒节限定款,添加黑啤酿造工艺,成为当地米其林餐厅指定用品。
这两家企业的成功揭示出食品出海的三大关键:1)建立海外味觉数据库,如佳业聘请当地家庭主妇担任品鉴顾问;2)供应链前置,珠江桥牌在汉堡设立分装厂降低物流成本;3)文化符号再造,将广式传统工艺转化为国际通用的健康标签。
当前,广东食品外贸正从"贴牌代工"转向"品牌输出"阶段。据海关数据,2023年广东调味品出口额同比增长23%,其中经过本土化改良的产品贡献率达68%。这提醒从业者:出海不是简单的货柜转移,而是从生产线到消费场景的深度再造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88888888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kuaituiyun.cn/waimaodulizhan/5572.html